第1回楊瑞禎建築師紀念設計獎 優秀獎作品Excellence Award
藍染。光之劇場–光成像與人的空間感知研究
設計者:羅國碩/ 淡江大學建築學系
作品時間:2018年大四作品
指導老師:蔡家豪老師
第1回 楊瑞禎建築師紀念設計獎 參加作品編號017
 
設計說明
如何在光傳遞的過程中改變”最後”人眼前看到的成像?
 
藍洞,是一個人與自然現象交互作用下的體驗。
在藍洞中,水面上的成像可以讓人去辨認藍洞的環境,但也會因所處的位置不同異變人眼所看到的成像。
 
對於”藍洞光成像與人的空間知覺”研究,我發現藍洞中所看的光與成像,其實在傳遞的過程中已經被環境所影響,因此藍洞中所見的成像是由許多環境特質、位置、時序等等的因素共同疊加而成。
 
我做了一系列的光學實驗,發現反射的角度及次數會改變成像的大小,介質的狀態會改變成像的紋理、顏色及位置,並製成三種不一樣改變成像的裝置,實驗一場光+水+成像的空間劇場。發現空間中的訊息會藉由直接+間接+扭曲的方式傳遞到人的眼中,讓不同的空間之間產生一種特殊的空間關係。

藍染,是三峽是三峽老街重要的文化之一。在過去街上的藍染工作坊,人們在街屋中染布,在老街與三峽溪之間曬布,因此三峽溪成為他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然而,老街的整建,老街的轉型,人們與三峽溪的關係漸漸薄弱,因此我希望介入藍洞成像現象研究,透過 藍染。光之劇場 作為三峽溪與老街的連結,並重新架構溪與藍染與老街的關係。
 
藍染。光之劇場,結合了藍染藝廊以及藍染工作坊的兩種PROGRAM。
1F 藍染光藝廊,包含販賣部、體驗染布的空間以及文化藝廊。
2F 藍染工坊  ,包含清洗室、調染室與染布空間、晾曬空間。
製作空間各自都擁有自己的環境特質以及水的特徵與紋理。
藉由自然光經過不同的水進入下方的藝廊空間讓人們藉由光與成像的方式來體驗藍染的作業空間與動作。
 
進入這條街屋,上方清洗室灑下來漫漫水波的柔美光線點亮了整個販賣部。再向前,進入中庭的染布體驗,靛藍染劑從上方緩緩滴入水中後暈開,小孩子在染槽中的玩耍濺起白色的泡沫,迎接上方即將入水的反射光線。穿過街屋,映入眼簾的是擬街屋,木架上披掛著染後深淺不一的布,藉著光映下藍色漸層的倒影,指引著人們穿梭至溪邊的路徑。穿梭其中,上方的雨漏斗將雨水不時滴落,就在即將臨溪邊的剎那,溪面上的曬布架瞬間展開,讓純色的溪景似乎被套上了名為三峽藍的濾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