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回 楊瑞禎建築師紀念設計獎 參加作品編號 028
作品名稱:聚(建築修練所改造)
設計者:趙宇宸
系所:國立聯合大學大三
作品時間:2023/9/7~2023/11/2
指導老師:翁偉澤
 
設計說明
此次案子是聯合大學建築系系館工作室的改建或重建案,要根據我們在建築系生活了兩年半的認知和對空間的不合理性,去做一個改建或是重建。
      
我藉由這次題目希望其他系或是老師、家長都能穿越建築系,更了解我們建築系在做甚麼,也能讓建築系的學生體驗在平常的生活中體驗不到的空間感受。之所以有這種想法是因為「曾經走過,所以知道」,我認為我們建築系的學生在平常生活體驗不到特殊空間,所以更希望在建築系能體驗空間的趣味性。
 
對基地提出疑問:
我對建築系工作室提出了6項疑問:
1.工作室入口設立於東北和西南兩側,導致中庭與工作室關係薄弱。
2.工作室內部空間狹小完全不夠所有學生使用。
3.陽台問題,由於工作室都沒有陽台所以能與外界更直接的接觸相之為零,互動較少。
4.工作室太過隱密人與人互動的減少。
5.公共空間幾乎算沒有,導致人與人沒地方可以互動。
6.背光和工作室陰暗問題
 
設計思考
動線:
我藉由分析行人的動向形成量體的切割產生兩項軸線,一個是學餐往操場的軸線,另一個是國鼎(學生宿舍)往產創大樓的軸線。
 
線條的整合:
我將分裂的量體運用三條線性整合,一個是U行的線性表達希望人在基地上的環繞或是逗留,再藉由兩條閃電型線性互相攀爬纏繞,表達空間的流動性,在條線性纏繞都過程中,形成了多個虛空間和實空間的事情。
三條線性的頭尾將入口轉變成細縫,能引導人進入又不會太過突兀。
在線性和軸線的交會處形成天井都空間,達成日光引入工作室增加室內空間,也讓空間增添了另一種高度的細縫。
 
隱私空間:
我運用人懶惰的習性,人在選擇動線時會先考慮遠近和是否省力,所以我將學餐到操場這條有240高差的路上做了樓梯一個只需七階就能到二樓,另一個要十幾階才能到一樓,此時每個人都會選擇七階的樓梯穿越系館,也因此將一樓空間形成一個半公共的地方。
 
空間和空間的關係:
我將每個年級工作室的空間互相左右錯開之外,也做了上下錯開,運用錯層增加各個工作室的交流性,也因為錯開原因使每間工作室都能擁有陽台或露台的空間。